八月的齐鲁大地,骄阳似火,青春如歌。济南校区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。由“泉音嵙韵”留学报国社会实践团、“微光戍疆”青协实践队等5支队伍组成的实践大军,满怀热情奔赴基层一线,在广袤田野和乡村社区中挥洒汗水、奉献智慧,奏响了服务乡村发展的青春之歌。
“微光戍疆”青协实践队
“微光戍疆”青协实践队深入新疆石河子133团棉区研学。棉田间,实地考察生长环境、精量灌溉与病虫害防治,领会科技育种提质增效之道。加工厂内,学习棉纤维分级、加工流程及环保管理,触摸产业链条脉络。与负责人座谈,共商提升附加值、联动乡村振兴路径。此行深入基层,扎实有效。


“电亮济三・安全兴农”实践团
“电亮济三・安全兴农”实践团以专业技能赋能乡村用电安全。通过特邀电工现场培训,系统提升队员电路检修能力。随后学以致用,深入农户排查隐患、维修家电。此举不仅即时消除潜在风险,更为乡村筑起长效安全屏障,显著提升用电安全基础。


鸢都非遗薪火实践队
鸢都非遗薪火实践队赴望留中心学校、十笏园非遗空间,沉浸体验潍坊非遗魅力。在传承人指导下系统学习剪纸技艺,成功剪出生肖、窗花等作品,体悟匠心传承。于十笏园感受非遗与园林文化交融共生,理解传统工艺在当代的创新生命力。此行深化了对潍坊文化根脉的认知,见证了非遗活态传承的蓬勃生机。


“泉音嵙韵”留学报国社会实践团
"泉音嵙韵"留学报国社会实践团赴山东国仓健公司开展调研活动。团队成员通过实操精密检测设备、聆听海归人才关于"专业成果产业转化"的专题分享,深切体会到将留学梦想转化为报国实践,必须以扎实的专业能力为根基。随后,团队赴郯城县归昌乡,在省派第一书记指导下深入田间,将科技兴农理念付诸实践。归昌乡红色讲堂内,“两弹一星”元勋隐姓埋名、沂蒙红嫂无私奉献的故事,进一步淬炼了成员们“留学为报国”的赤子之心,坚定了知行合一的报国之志。


“油城绿盾” 生态科技实践团
“油城绿盾” 生态科技实践团深入盐碱地治理一线,以科技探寻解决方案。在黄河入海口,成员们通过土壤采样与分析,清晰掌握了土壤高盐碱化的成因。走进河口区李坨村,团队运用自研AI设备为农田建立精准“数字档案”,村支书称赞:“科技比经验更管用!”在马场酸枣林,实地考察嫁接技术培育的耐盐碱良种,见证生态与经济双赢成效。此行提炼出可复制模式,深化了科技赋能乡村的实践认知。

